網頁

20121007 [食記]台南- 王城清燉牛肉麵[遊記]香腸博物館、家具博物館


  連續二週幾乎每天熬夜趕公司資料,搞到快感冒、晚上扁桃腺痛得難睡,還連續夢到自己是高三生在準備大學聯考,明明沒遲到但進教室時早自習小考已經要收卷,匆匆忙忙想解個幾題卻連題目都看不太懂擠不出什麼碗糕,真是太誇張!!好不容易啊,這個週末總算可以小小暫停一下,當然要好好出去晃晃但又不能太累,就決定來個市區博物館一日遊。不過台南市區較知名的博物館幾乎都去過了啊,那就來個產業博物館之旅再配上我想了好久的王城珍饌清燉牛肉麵吧~~

  為了不遺漏一些遊玩的鏡頭,這次有放人的照片,但還是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把我的寶貝貓兒子小肥找來客串 :)


  上午先到黑橋牌香腸博物館(目前免門票):






博物館主建築很清爽明亮,完全沒有傳統產業的感覺。



連旁邊洗手間的外觀都很有現代感。



入口大廳就是四隻從德國來的小豬,因為是藝術品,四隻就要70萬台幣喔(數字要記住)!!



我們到的時間剛好遇到工廠導覽參觀,現場預約,每場限60人。不過工廠內不能拍照,而且今天是假日沒開工,只看到空機沒能看到灌香腸"咻-咻-咻-"飛出來的情景,有點可惜。



工廠導覽完剛好接博物館區導覽,由三樓往下介紹。 這是台南地區古地圖。



這是黑橋牌香腸的發源地,就在台南運河旁的烏橋邊的小房子。橋之所以是黑色,是因為在木製橋塗了瀝青作為保護。



創業是很辛苦地,每天早上要炒肉脯(有纖維)、肉鬆(肉脯再加油去炒成沒什麼纖維)。



炒完肉脯要槌肉準備做香腸。據說當年就是因為堅持用10點前的新鮮豬肉做香腸,才能保持肉中的水份,做出著名的黑橋牌香腸。



半手動灌香腸,好像很好玩。不過其實沒那麼容易,要怎麼灌肉和拉腸的速度要怎麼配合,灌出來的香腸軟硬飽滿度才會剛剛好,可全靠老師傅的手感。




灌好的香腸在這個烘烤箱乾燥。最古早的香腸都是日晒去水份,但是老闆當年自製烘烤箱用炭火低溫烘乾香腸(50度,數字要記住!!!),而且還要在炭火爐上架一片金屬板,讓箱內既可保持溫度又不會讓較下方的香腸被烤焦。



第一家店舖在沙卡里巴(要記住!!!)。




這個櫃子是在各年代記憶中的某一櫃,重點是人像照片左邊那個像小信箱的盒子,其實是當年的錢櫃啦。夥計們把貨款放在這個錢櫃交回給老闆娘,老闆娘回家在哪裏數錢你知道嗎?書桌?化粧台?都不是,是床舖上!因為錢太多,多到要在大床舖上數錢空間才夠,小孩子還因為要幫忙數錢不能出去玩而哭!有沒有這麼誇張啊??如果我可以數錢數到哭,應該是太激動狂喜而泣吧!



二樓有個區域是介紹各種做香腸的原料,包括鹽、香料、腸衣。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黑色的鹽(有二種),特地拍下來。



這面牆是介紹各種認證、製銷香腸過程、豬肉各部位。另外還有一區介紹各國香腸,很有趣。


這個香腸指紋有點意思,每條香腸上都是一位員工的簽名,代表他們願意畫押對自己用心生產的香腸掛保證,也代表對公司的向心力吧。



這裏介紹各種和香腸有關的食物。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南部說的"香腸熟肉",原來就是北部的"黑白切",也就是所謂客家香腸,是因為當年客家人比較窮困,就用地瓜粉漿混碎肉灌成香腸。可以想見當時的生活有多辛苦喔!



哈哈!在導覽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問很多小問題,答對的人就可以拿到小奬牌,最後回到大廳換香腸,一個換一根喔!所以前面才會提醒大家要記得一些數字啊!!



奬品香腸大約和我的食指一般長短粗細啦。



沒答對的人也不用流口水,一人還是有一小塊試吃品。



場館一樓是伴手禮品部和熱食部,不過熱食部只有香腸包子之類四、五種食物,倒是禮口部外的打香腸腳踏車能勾起很多人的回憶吧。



這傢伙應該和我差不多,沒打過香腸只會裝裝樣子。



熱食部旁還有幾台打彈珠舊機台,但都還能玩,可以好好回味一番。


  整體上是個小小漂亮的博物館,工作人員也很用心,無聊晃一下還很OK。


================================================================

  中午到王城珍饌清燉牛肉麵店。我想吃這家店已經數月之久了~~ 主要是清燉牛肉麵通常比紅燒不油,而且有些用中藥入湯頭,味道更勝紅燒。不過清燉店家較少,尤其搬到南部後,好像大多是比較傳統的燙牛肉湯或是紅燒牛肉麵,某次在網路發現這家頗受網友好評的清燉牛肉麵店,我超開心的啦!!!

  因為是第一次來,點了不是很貴但網友推的清燉牛肉麵($150)和蛤蜊土雞煨麵($180),不過奇怪的是,點完餐後服務員就沒再來過,跟網友說的會拿小菜到桌邊給你選一點都不同,所以我們就算了也沒點。麵來之前,凱照例先拿了酸菜,沒想到是災難的開始...



酸菜 - 這個酸菜真的不太好吃,有辣有脆但是一點香味都沒有(不知道是不是醃得不夠,所以不鹹但也不香),比較不妙的是還有油耗味。尤其喝了牛肉麵湯再吃酸菜,油耗味更明顯。



清燉牛肉麵 - 牛肉燉得不錯,夠軟但不爛,還有足夠的口感又不硬,有肉香沒腥味可惜鮮甜味有點不夠;麵條還夠Q;我覺得湯頭有醇味、清甜,但凱覺得有點血水味和煮麵水味,我沒吃出血水味,但是有點澱粉在水裏的味道。大約吃了半碗,我覺得味蕾有點太刺激的感覺,所以不是很確定湯頭到底純不純或有沒有加什麼調味料。一直到離開的路上,還沒怎麼覺得口渴,我才比較確定湯頭的甜(或著還有胺基酸之類對味蕾的刺激?)應該是熬出來的不是味精之類調味料做出來的,就像之前去大阪吃四天王拉麵,吃的時候覺得太鹹但吃完不會口渴,和台灣很多店家好像很好吃但回家渴得要命是很不一樣地。我想,湯頭原料應該很OK,只是也許煮麵水瀝夠不夠乾之類小細節是否因客人太多而不穩定就不太確定。



蛤蜊土雞煨麵 - 湯頭明顯比清燉牛肉麵濃厚,有明顯蛤蜊和蒜味,吃過這再喝牛肉麵湯會覺得牛肉湯很清淡。麵似乎是蕎麥麵,土雞肉的口感也很剛好,夠軟又仍有嚼勁。但是蛤蜊就讓人失望,四顆大蛤蜊中有二顆雖然沒壞但已經不是新鮮味,另二顆也沒有蛤蜊那種很鮮甜的味道。


  這一餐算有點失望,牛肉和雞肉的口感都很不錯,牛肉麵湯的部份也許我還會再來嘗試,確定它的味道,但蛤蜊真的不夠鮮,酸菜不但沒能和牛肉麵相得益彰、襯出彼此的香氣,混了反而更顯酸菜的缺點。


================================================================

  家具博物館,每次經過省道1都看到它的廣告招牌,查了官網好像挺有趣,決定參觀看看。門票一人$150,有點貴,在紀念品部購物可抵50元。由於館內不能拍照,所以只拍了庭院的漂流木造景。












  整場導覽只有我們二個客人,展場也是因為我們要參觀才打開。整體而言,能夠感受得出傳統中小企業在轉型上,希望藉由觀光讓民眾更了解他們所做的努力,還有工藝教室教授傳統接楯等工法,希望技藝能繼續保留下去。尤其工作人員都是五十歲以上的阿伯阿嬸,還是很親切熱誠地介紹廣式、日治等時代家具的特色,就讓人覺得感動。只是禮品部真的有點小貴,阿嬸也有點太熱切,讓人感受到壓力。不過我們最後還是沒買東西 :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